
[重要来访]王军志副所长接待加拿大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中心,渥太华大学生化、分子生物和免疫学教研室教授Dr. Xuguang(Sean) Li
发布时间:2006-08-16
应我所王军志副所长邀请,来自加拿大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中心,渥太华大学生化、分子生物和免疫学教研室教授Dr. Xuguang(Sean)Li于2006年7月24日(星期一)到我所访问,并作了题为“有关病毒和朊蛋白污染生物制品和细胞产品质量评估(Viral Safety and Prion Issues in Relation to Biological and Cell Products)”的学术报告。
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西尼罗病毒(West Nile Virus),它属于Flaviviridae家族,传播 途径是鸟(乌鸦)—蚊—人/动物(如:马),常见于非洲、南欧、西亚和北美等地区。感 染人体引起脑膜炎样病变,可以致命。可通过输血、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染。病毒血症多在 1至12天出现,有的可达到两周,极少超过49天。但有暴露史的捐献者要求在120天以后进 行捐赠。意外污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,体内试验包括腹腔、颅内、 口腔和鼻腔监测。体外试验包括细胞培 养(Vero、MRC-5、SF-9、兔肾细胞等)、电子显微镜检查、RT-PCR检测方法、逆转录病毒转染试验、特殊的PCR检查法、颅内注射的神经毒性试验研究等。
报告第二部分是Prion。Dr. Li对这种目前人们普遍较为关心的蛋白进行了详细讲解。Pri on是一种不含核酸仅具蛋白质的粒子,由 一种正常的细胞蛋白发生错误折叠而形成。因特定因素使该正常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即使蛋白转变为朊病毒,具有致病力,并会引发传染性海绵状脑病(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,TSEs)等。目前尚无十分可靠的诊断方法,仅能通过 尸检病理进行确诊。但是核磁共振扫描、扁桃体活检、脑脊液检测对于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。Prion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口、血液制品、外科器械和组织移植(角膜、硬脊膜移植)等 。牛源性原料用于疫苗、重组蛋白或细胞生产时应高度重视防止污染问题。TSE风险的决 定因素包括:起始原料来源、原材料来源的地理特性、加工步骤、细胞培养基类型、菌种 和细胞系特异性等。而应 用牛源性材料制备的疫苗患BSE风险的评估主要依据:牛源性原材料的特性、应用剂量和给药途径、生产过程中的稀释因素。致病性prion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Cell blot、Western Blot以及PMCA法(Protein-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)。用Cell blot方法检测被感染细胞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。Western Blot则是目前的确证方法。
虽然 目前我国尚未发现以上两种病毒的感染,但是通过此次学术交流 ,使我们了解了国外防治生物制品病毒污染的研究动态,对于我国预防生物制品病毒和prion污染有积极作用,并增进了我所与加拿大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中心的友谊和交流。